酉时上下什么生肖?
“酉时”,指的是上午 5 时~下午 7 时。这个时间段,太阳由东向西转移,其照射点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,中国古人把这个时候的太阳称为 “执日”、“斜日”,把星星称为 “垂光”或 “垂影”。
在西方,同样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计时体系—— “太阳时间”(Solarium),它把一天分为 24 等份,每等份被称为一个“time unit”,相当于现代科学给出的 1.00036904秒,每秒钟对应一个 “time unit”。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,“太阳时间”和公历是完全重合的;而在其他时期,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。
这种通过观察太阳来计时的方法,最大的特点是不依赖任何外界参考物。但由于人们只能看见头顶上方的那部分天空,因此无法直接观察到太阳的位置和时间,而必须采取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来计算太阳的“时间单元”,然后再把它们转为对应的“太阳时间”——这种做法在计算机出现以前相当麻烦。
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很高级的算法来完成这一过程,具体可以参考 《周髀算经》 和《汉书·律历志》 中有关“盖天说”的介绍;而在西方,古希腊学者喜帕恰斯(Hipparchus)则提出过较为简单的算法。如果以一个时间单位来代表一小时的话,那么整个转化过程的误差不会超过一分钟!这样精密的计算能力足以让人赞叹。
当然,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要容易得多。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并非纯顺时针转动,而是存在着一个倾斜度(即 “黄赤交角”),这使得太阳的方位一直在变化,而我们的视线始终被地球遮挡。为了描述这不断变化的视差,需要引入两个概念——“真太阳时” 和 “平太阳时”。
前者是指真正的太阳时刻,后者是指将地球公转轨道视为平面后定义出来的抽象时间。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: t=T-\Delta T \quad (1) 其中 t 是 “平太阳时”, T 是 “真太阳时”, \Delta T 是两时刻的时间差(单位为秒)。 由于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,每天的时间长度不是相同的,因而每一年的“平太阳时”都会比“真太阳时”慢 0.000838秒,也就是每年约慢 3.0864秒。若按此计算,100年后“平太阳时”就比“真太阳时”落后 5362秒,也就是 1小时 41分钟多。所以,当使用电子表或其它携带方便的计算器来计算时间差(\Delta T)的时候,就必须考虑地球公转的不匀速性。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带余数的除法——先把被除数除以 365.24,得到商数和余数,然后确定哪几天加了 0.000838,最后求出 \Delta T 的值。